发布时间:2025-10-15 17:54:44    次浏览
武际金教育碎思——闯进大丰谷【第204】2016年10月22日下午,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乘车到了印记深刻却从未到过的唐山。这一程,为了一个25天前的承诺,也为了与一位未曾谋面却已神交已久的教育朋友的面对面。什么承诺呢?还得从25天前,我与陌生的老熟人徐德才校长的一段微信聊天说起。徐校长:武校,能为我们提供一位志愿者,没有费用的家庭教育专家来我这给家长讲座吗?我:就是太远了点啊!找个时间,我去吧,免费义务讲。徐校长:太好了!你来正是我希望的!我:国庆节后,选定个时间,去!徐校长:真好!此事就此敲定,25天后,成行,兄弟终于相见在唐山,握手在大丰谷庄小学! 大丰谷庄小学与清平小学,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分处两个省份,之前并没有任何联系。我和徐校长的网络相识也是因为一个微信群。在这个大家共同拥有的网络空间里,我们相互看到了对方在说的话和做的事。所谓“善感召善”,我们从互相欣赏到无话不谈,共同的教育思考和理想的碰撞把我们紧紧地“粘”在了一起,这也应和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语。两处学校性质相同,都属于乡村小学。在当下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挤压中,乡村学校优秀师资、生源流失,办学规模逐渐“缩水”,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却水涨船高。面对来自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双重压力,同是从事中国最基层教育的大丰谷和清平就成了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就因为面对着同样的乡村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有极其迫切的心情想破解遇到的问题,致力于做一个中国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推动者,相同的目标和志向让我们走向志同道合。 随着关系的剧烈升温,我们开始交流校际联谊的事,谋划着打造一个乡村教育的联合体,以实现“抱团取暖”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我们想一起续写一个古老的故事——和尚与棉被。一座高山上,有座小庙,名叫菩提寺,寺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一天,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每次我下山化缘,说起我们菩提寺,很多人都说不知道这个寺庙,都对我恶语相向,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恐怕是不可能了。”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窗外,刺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漫天大雪不停地下着。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老和尚沉默一阵,终于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啊?”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老和尚说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 小和尚钻进棉被:“棉被好冷,师父!”老和尚拉开被子,摸着冰冷的棉被对小和尚说:“睡一觉就暖和了。”于是一老一少钻进了冰凉的棉被里,过了一会儿,老和尚问躺在被窝里的小和尚:“现在你的被窝暖和了吗?”小和尚说:“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春暖融融的阳光下一样。”老和尚说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会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和了,还是人把棉被暖和了?”小和尚一听,笑了:“师傅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和了,当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老和尚说道:“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和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说道:“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啊!”黑暗中,老和尚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再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每天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依然碰到了很多人恶语相加,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的对待每一个人。十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当年的小和尚也成了住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生活在“棉被”里,别人就是我们的棉被,当我们用心去暧棉被的时候,棉被也会给我们温暖。 和尚与棉被,一个付出温暖,一个保持温暖,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这不正像清平与大丰谷的关系吗?和尚与棉被,为了一个目标——暖和,他们成了相互依存的“伙伴”。乡村学校之间,为了一个目标——踏上乡村学校回家之路,也成了相互支持、荣辱与共的“同舟人”。这次唐山之行,可谓收获满满,盛载而归。“武校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这些家长上课,今天这堂课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1.关系重于教育;2.身教重于言传;3.成长重于成绩。这三条使我深受启发,在这里谢谢武校长,希望武校长有时间还给我们这些家长上课,谢谢!”、“谢谢您!今天我把店关了一天,听您讲说完,对我的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啊!今天赚大了!”大丰谷人如是说。 “下午5点36分,在我们的微课群里看到了我们的武校千里迢迢的去到唐山市大丰谷小学全体家长义务做《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高质量的培训。虽然我没有听武校讲过这堂课,但身为清平人应该可以感受到武校这堂课的内容,为我们的武校点个大大的赞。在这里,我想问问我们敬爱的武校,啥时候也给我们讲讲这堂课呀?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听听了!感恩武校的付出,为身为清平人而感到自豪,幸福!”、“今天作为清平人有两件事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第一,我们的武校把清平最棒的家校合育教学理念亲自送到了唐山地区,并义务为那里的家长们做演讲。第二,我们家委会的“老大”吴丽丽主任把我们清平小学家委会带到了首都北京,作为家委会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为之骄傲……清平在这两位“老大”的带领下定会走的越来越远……”清平人如是说。这次唐山之行,开启了清平与大丰谷的乡村教育联合体模式,它必将成为两位乡村教育守望者点燃两校孩子、家长、教师生命激情的开始,也期待我们的握手成为打破乡村教育原有“稳态”的一粒石子,撼动整个乡村教育的这汪“静水”,从而推动它走向“新常态”。也期待着更多的乡村教育者们聚在一起,往前走!